秋風送爽,無論男女老少也熱衷行山這項戶外活動,每逢週末更將行山徑擠得水洩不通。行山可享受郊遊樂兼強身健體,但小心適得其反,例如過度使用膝關節、行山姿勢不當、運動裝備不當等,均會引致健康問題。若果沒有做好預防措施,又或是操之過急,有機會誤中行山暗藏的疾病風險。曾試過有行山人士因裝備準備不足,加上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令皮膚曬傷而求診,本想盡情享受行山樂卻因此留下遺憾。
選擇合適行山裝束
要防止行山受傷,首要準備防水防跣且透氣度高的行山鞋,畢竟山路時有崎嶇不平,亦有機會因路上濕滑而跣腳。若然不慎跌倒,除了一般皮外傷,亦可能損害關節,甚至引發其他危險。行山人士應留意,行山鞋不宜穿得過緊,要預留約半吋空間,讓腳趾在行走或落山時不會因過度擠壓而受傷;穿著具保護功能、較厚身柔軟的行山襪子,可加強足部保護,行山時更舒適的同時,亦能避免過度摩擦或壓迫,減少雞眼(Corn)形成的機會。
至於行山衣物,宜綜合當日的天氣作考量。本港秋季天氣經常忽冷忽熱,晝夜溫差大,建議搭配方便穿脫的外套;如戶外溫度較高,日間宜穿淺色的透氣衣物。近年興起行山打卡熱,潮人紛紛穿著潮流波鞋,女生亦流行穿著瑜珈褲行山。然而這些衣物不算是理想的行山裝束,潮流波鞋的設計未必能充分保護足踝;而女士長時間穿著侷促的緊身褲或瑜珈褲,加上悶熱天氣及大量出汗,容易令陰道內的念珠菌大量繁殖,誘發尿道或陰道感染等婦科煩惱。
行山鞋竟是感染灰甲真菌元凶
行山鞋穿得太緊除了容易引起雞眼,原來也有機會成為真菌溫床。因為長時間穿著貼腳的行山鞋,雙腳困在又翳又焗的鞋籠內,有利於真菌生長。如果趾甲隱藏微細傷口,更有機會被真菌有機可乘,感染後加速形成灰甲。
要預防行山鞋誘發灰甲,宜選擇合適和透氣度高的行山鞋,亦要定期修剪腳甲,避免行山時折斷過長的趾甲而產生傷口。行山後更換乾爽的襪子,有助保持雙腳衛生。每次穿著行山鞋後,宜把鞋放在通風處吹乾;定期清洗及風乾行山鞋,包括可拆卸的鞋帶及內墊,或是使用合適的殺菌清潔劑,免行山鞋成為真菌溫床。
留意天氣變化宜謹慎規劃路線
香港行山路線各有特色,建議提前上網查閲資料,根據個人狀況和喜好,選擇合適的行山路線。例如有膝關節退化問題的人士,宜選擇平路較多,梯級較少的路線,減少對膝關節的衝擊力,避免加重病情。同時注意步行姿勢,避免因姿勢不當,引致腳部某些位置長期受壓而長出雞眼。
要注意的是,近期因行山天氣突變頻頻出現致命意外,所以行山前要留意當日天氣預報,並做足熱身準備。另外可於出發前留意就近的公共廁所、休息場所、停車場及車站位置,千萬別因怕麻煩,以致口渴也不敢喝水。因為人體在酷熱天氣下運動,身體大量排汗的同時,會流失大量鹽份、水份和電解質,若不及時補充,容易引起中暑。
萬一出現中暑徵狀,要先觀察患者情況而作出相應對策,切勿只顧餵水和敷退熱貼。因為體內汗水成分不只有水,亦有電解質,如果只補水,身體電解質會失衡,誘發抽筋。若患者神志不清,飲料更有機會嗆塞氣管並誤入肺部;而退熱貼會令血管收縮,更難散熱。要注意的是,當患者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,同時脈搏及呼吸減慢,須立即進行急救降溫,並送院治理。
最後溫馨提示各位山友,即使行山裝備充足,亦切記量力而為,循序漸進,同時也建議約上家人朋友同行,可以相互照應。
作者為內外全科醫生袁靜怡醫生。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治療建議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。
醫專薈熱線:(852) 9699 1330
電郵:info@medicinone.com
- Like
- Digg
- Del
- Tumblr
- VKontakte
- Flattr
- Buffer
- Love This
- Odnoklassniki
- Meneame
- Blogger
- Amazon
- Yahoo Mail
- Gmail
- AOL
- Newsvine
- HackerNews
- Evernote
- MySpace
- Mail.ru
- Viadeo
- Line
- Comments
- Yummly
- SMS
- Viber
- Telegram
- Subscribe
- Skype
- Facebook Messenger
- Kakao
- LiveJournal
- Yammer
- Edgar
- Fintel
- Mix
- Instapaper
- Copy Link